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植物墙新闻 »

安徽:让更多建筑“绿”起来

植物墙新闻 2022-01-05 1,166 次 0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安徽大学协同创新大楼、合肥南艳湖全民健身中心……这些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项目,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符合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用建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促进建筑领域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绿色建筑推广现状如何?还有哪些可提升空间?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从节能节电到“装配式”造房子,建筑变“绿”方式多样

减少热辐射、吸附飘尘,还能产生氧气、超级省电节水,这样的房子你见过吗?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紫云路与包河大道交口东北角的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就是这样的房子。

“场地绿化、庭院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组合起来,让建筑屋面、垂直外立面穿上‘绿衣服’,形成立体包裹,改善了屋顶、墙面热工作性能和室内热舒适度。这些‘绿景’不仅增强了屋顶的隔热、隔声效果,起到了吸附飘尘和产生氧气的作用,还可降低外立面对办公空间的热辐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在创造良好的声、光、热环境的前提下,极大程度地节约了土地、水、能源、材料等各种资源,有利于降低建筑运营和维护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根据运营数据来看,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每年节电约284.7万度,节水约2.07万吨,合计一年下来可节约运行费用约289万元,为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提供了“样板”。

建筑设计节能低碳,建造过程也可以更加绿色。近日,位于阜阳城南新区的九里安置区建设现场,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记者在现场看到,相比传统的施工工地,这里很少见到沙土和扬尘,而且现浇环节少、环保不扰民。据施工人员介绍,该项目整体装配率不低于50%。这样的装配式施工方式,不仅生态环保,还大大降低了施工噪音和能耗。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它类似于“造汽车”——传统施工中,需将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浇筑;而“装配式”则是把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在工厂里预先生产好,运到工地后简单地组合、连接、安装即可。

“十三五”末,安徽省拥有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105家,生产线超过793条。其中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配件生产企业54家,产能逾580万立方米;装配式钢结构构件生产企业48家,产能已有1000多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一方阵,钢结构企业收入和加工量排名全国第一,加工量占全国6%。目前已初步形成工程总承包、设计、构件生产、集成家居、运输物流、研发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模式。全省累计推广装配式建筑规模超1.1亿平方米。

从不足3000万平方米到超2亿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不断增长

绿色建筑的方式丰富多样,面积也在不断增长。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贺懋燮介绍,近年来,安徽省绿色建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从2016年的不足3000万平方米,提升到2020年的超2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在新建民用建筑中的占比高达76.99%。

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绿色建筑还面临着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发展存在差距、高星级高品质绿色建筑比例不高、法制化约束力不强等问题。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巩固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成果,保障安徽省经济社会绿色化转型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等高对接长三角,并总结合肥等地实践经验,体现了“一个核心”建设要求,即新建城镇民用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同时,明确到2025年,星级绿色建筑建设比例还将达到30%以上,新增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将超过1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将迎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在实现碳达峰基础上碳排放稳中有降,城乡建设品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高品质建设绿色建筑是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培育50个以上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个至5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产能达到50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积的30%以上,其中宿州、阜阳、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力争达到40%,合肥、蚌埠、滁州、六安等城市力争达到50%。”

绿色建筑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带来居住生活的新改变

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建筑是必然趋势。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业内人士纷纷表示,随着成本不断降低、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投资回收周期不断缩短,绿色建筑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今年起实施的这个条例,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组织编制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并进一步明确在规划、土地供应、设计、图审、施工、监理、验收、销售、运行等环节的绿色建筑要求,实现对绿色建筑全过程闭合监管。同时,建立绿色化改造制度。要加快既有民用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先行纳入改造计划,鼓励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建筑绿色化改造。”贺懋燮介绍,安徽省将推广应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建筑遮阳等适用技术;支持光伏建筑一体化、无接触空中交互等先进性、智能化新技术推广应用。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制定鼓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方廷勇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竣工绿色建筑面积约2.09亿平方米,开展了81个绿色建筑项目示范,示范面积超800万平方米,取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446个。通过政策的引导支持,促进绿色建筑科技成果转化,使建设科技成果能够早日惠及人民群众,未来广大人民群众将更为广泛地体验到绿色建筑带给我们居住生活的改变。只有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绿色建筑才能够得到全社会的接受和认可。

随着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此同时,城乡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短板,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方廷勇表示,对全社会而言,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节能降碳,将大大助力安徽省城乡建设领域尽快实现碳达峰。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不断提升安徽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何珂)

(责编:范晓琳、李阔)

本文地址: http://www.zwqzj.com/news/1648.html

版权声明:文章内的配图、内容可能为网络转载,侵权即删!

标签: ,

置顶
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