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植物墙政策 »

深圳:高密度建成环境下立体绿化建设发展路径探索

植物墙政策 2021-11-22 1,552 次 0 来源:原创
获得奖项:“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项目类型:其它专项规划类
编制单位: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编制时间:2016.07~2018.09

一、项目背景 

深圳是一座国家园林城市,也是一座人口高度集中、空间高度集约、功能高度集聚的高密度超大城市,如何在空间资源紧约束条件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是新时代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命题。立体绿化能够在不占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产生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规模化发展立体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巨大,也是深圳打造国际一流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立体绿化重要地位虽已在地方法规中得到确认,但未建立完善的立体绿化规划建设发展体系,普遍存在政策和相关技术标准配套不完善,设发展家底不清、潜力不明,缺乏系统调查和规划统筹,综合效益未能体现,难以规模化、系统化推进等问题,立体绿化建设发展亟需加强统筹指导。

规划思路

(一)“微观”与“宏观”结合
立体绿化从“景观项目工程”模式向“综合生态系统工程”转变。微观上,研究各类立体绿化建设发展特征、空间特征要求、建设品质保障等,转化为政策中相关流程、关键技术的把握;宏观上,充分考虑城市整体建设水平和发展需求,进而明确立体绿化的总体发展定位和要求。
(二)“政策”与“空间”结合
以“政策”+“空间”的模式全面推动立体绿化实现从散点式、单体式发展向“有序地、规模化”的建设发展转变。政策上,明确发展定位、理顺实施机制、强化鼓励措施、落实重点发展对象刚性要求等;空间上,对全市立体绿化进行精细尺度的调查和科学的发展潜力评估分析,规划配合重点对象、重点项目进行空间规划指导。
(三)“指引”与“管控”结合
通过“指引”与“管控”相结合,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立体绿化建设。针对新增建设配套新增立体绿化,重点通过建设审批环节落实重点地区、重点对象的指标、相关建设标准制定等“管控”方式来实现;针对存量建筑改造新增的立体绿化则需要更多采用“指引”形式,通过政策奖励补贴、公共项目引领示范等方式促进实施。

主要内容

(一)体系构建
项目构建了“调查评估+规划计划+技术标准+公共政策”立体绿化规划建设管理框架体系。通过调查摸清家底,通过评估识别建设潜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市、区两个层级的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为规模化、系统化推进提供空间指引;同时制定推进立体绿化的公共政策,明确重点实施范围、指标要求以及鼓励性政策,推动社会参与建设。
(二)调查评估
立体绿化尺度较小、对象复杂、且缺乏通用的分类标准,调查工作量和难度大。项目制定了立体绿化分类外业调查技术细则,探索基于遥感技术的已绿化屋顶矢量提取方法。首次摸清了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各类立体绿化的基本情况以及建设与管养维护的状况,建立了详实空间数据库,为规划编制和公共政策、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支撑。项目以立体绿化载体为对象,对全市屋顶绿化、桥体绿化和建筑墙面绿化发展潜力进行评估,筛选出全市具备实施立体绿化建设潜力的建构筑物,为空间规划引导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三)两层级规划计划编制
编制全市总体规划指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生态优先、城市修补、美化城市、注重实用发展策略,识别出重点片区和重要节点,提出分类分区指引,对立体绿化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系统全面的规划指引。图片图1-深圳市立体绿化建设发展空间指引图

编制分区建设空间规划。结合空间立地条件和潜力评估,确立详细发展指标,对接上层次及相关空间规划,明确了规划目标、策略、各类立体绿化重点实施范围、重点片区,提出了近期实施项目库。

图片

图2-分区层面立体绿化建设空间规划指引图

制定年度建设发展实施计划,明确年度计划指标、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及保障措施,指导年度工作的开展。

(四)公共政策
项目按照倡议引导、制度强化等不同发展阶段,推进建设发展和规范管理两个方面的公共政策研究,支撑推动了深圳市立体绿化实施出台。图片图3-深圳市立体绿化政策体系设计框架

在倡议引导阶段,实施以建设发展政策为主的公共政策,以推进立体绿化规模化增量发展为目标。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引导方向、概念界定、发展原则、发展目标、鼓励政策、强制措施、建设流程以及责任分工等。

在制度强化阶段,实施以规范管理政策为主的公共政策,以促进立体绿化可持续化发展。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引导方向、管理原则、监管主体、管理要求、养护责任等。

创新特色

(一)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市民可获得感
立体绿化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只有实现“可远观、能近赏、有实效”才能形成发展共识并合力推进,规划为引导实现“适建才建,需建才建”。总结各类立体绿化的建设特征与要求,进行分类建设指导,明确各类立体绿化的建设目标、建设特征、适用空间、建设指引,植物选种指引等,确保各类立体绿化实现“生态化、实用化、可持续发展”目标。创新提出并贯彻“立体绿化融入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和游憩体系规划理念”。在城市热岛效应突出、平面绿量乏馈区域,亟待修复的生态廊道与节点进行重点片区规划布局;结合游憩网络分析,有意识弥补服务空白、串联游憩空间、延续拓展自然教育等服务功能,引导重要空间节点布局,落实各类建设发展要求,提升市民“可获得感”。

(二)探索精细尺度调查与科学评估方法
创新研制适应精细尺度的立体绿化调查方法和技术,首次建立了详实立体绿化空间的数据库。针对存量建设,首创研制包含建设年代、质量、结构、类型、屋顶形式以及规划等要素的潜力分析标准和方法;针对新建建设地块,基于海量数据统计分析,研制总结规律并推算新建设潜力情况。图片图4-精细尺度的立体绿化新建建筑潜力评估方法与分析

(三)建立分层级空间规划传导路径
按因地制宜、典型示范、引导规模化发展原则,统筹建立“重点片区-重要节点-重点项目”的空间传导路径。总体层面:明确发展总体目标指标,以及各区建设发展任务;空间引导布局屋顶绿化、墙体绿化重点发展片区和节点等,明确桥体绿化、立体花坛、边坡绿化以及其他立体绿化类型的建设重点区域和实施对象。分区层面:分解落实目标指标,深化完善规划布局指引,明确实施的重点对象;落实重点片区具体项目建设空间、类型和实施指引,建立近期重点实施项目库等。

(四)设计“政策+标准+空间规划”的建设发展体系与实施路径
提出建立“一个办法、四项标准、两层级规划计划”的立体绿化建设发展体系;按照可操作、能实施的原则,设计完善立体绿化实施政策,从立体绿化组织管理机制完善、重点实施范围、指标要求、折算标准、经费补贴奖励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空间规划和政策相互衔接配合,全面促进规划实施。图片图5-深圳市立体绿化建设发展体系

实施效果
(一)推动出台了系列实施政策和技术标准
规划研究提出的政策完善建议,直接纳入《深圳市立体绿化实施办法》并颁布实施;推动了《立体绿化管养维护技术规程》、《立体绿化工程质量验收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制定;规划提出的目标指标,直接支撑深圳市立体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建设实施要求成为重要考核内容纳入“美丽深圳”年度考核。
(二)推动了立体绿化走向规模化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建设案例
全市立体绿化建成总面积增长迅速,近三年建成总量翻番;推动各区立体绿化从散点状无序发展走向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福田中心区、留仙洞总部基地等典型示范片区;涌现了大量优秀建设案例,立体绿化的综合效益逐步体现。图片图6-深圳市立体绿化典型示范区

(三)促进了社会参与立体绿化建设
福田区率先推广的美丽阳台评选行动,极大调动了全民参与立体绿化的动力和激情;与自然教育、农耕体验结合的市场化建设运营模式成功案例,进一步促进市场化参与立体绿化建设运营。

■ 来源: 深圳规划

■ 编辑: 规划师笔记

本文地址: https://www.zwqzj.com/zhengce/852.html

版权声明:文章内的配图、内容可能为网络转载,侵权即删!

标签:

置顶
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