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植物墙百科 »

植物墙做法(1):浅谈植物墙的技术体系

植物墙百科 2021-11-18 4,251 次 0 来源:中国花卉报:吴锦华

无论是室外还是办公室公装设计领域,简洁、明快的风格一直非常热门,但很多风格都偏冷,怎么才能够让设计风格增加一丝温度呢?生态元素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装饰元素,相较于零星装点的盆栽等装饰,而绿墙作为垂直绿化的形式,不仅不占室内面积,而且能够美化空间、净化空气。本文就来说说植物墙(绿墙)的技术体系。

植物墙是什么

我们常说的绿墙,也可以称为植生墙、垂直花园、生态绿植、植物幕墙等等,英文名称一般为livingwalls、greenwalls等。

植物墙作为一种垂直绿化的形式,不仅美观,而且在建筑史上很早就被使用,近年也得到大力发展。

植物墙的建造

通过研究生长在自然垂直环境下的植物群落,在建筑物结构垂直面或者其他空间建立人工栽培系统,培育种植植物,使建筑物的结构表面或内部空间,全部或部分覆盖绿植的种植过程,最终使其成为相对稳定的垂直植物群落,这就是植物墙。

植物墙的特点

1、可在客观条件无法生长植物的空间和环境应用。

2、根据立地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及工艺方法,建立人工栽培体系。

3、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通过合理配置,形成相对稳定、持久的植物群落。

植物墙的起源

在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在城堡周围种植葡萄,爬满葡萄藤的城堡就成了这个时期秘密花园的主要标志。

然而,大多数现代的植物墙都被认为是帕特里克·布兰克在19世纪80年代晚期尝试种植的植物。

我国植物墙的起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在南京修筑了城墙,被誉为我国植物墙的雏形。在2004年左右,我国引进现代植物墙,由留法留学生引进。

国内公众对“植物墙”的认知大多发生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许多国家的场馆都采用植物墙的布置形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美丽景观。

近年来,随着材料研究的发展,精密浇灌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植物墙。

近年来,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国植物墙的技术与应用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目前植物墙的技术水平不亚于发达国家,应用面积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植物墙的分类

我国引进现代植物墙时间尚短,作为新事物,其名称和分类,从国家行业标准到各省地方建筑规范、企业工法,都不尽相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通过对众多分类与技术形式的研究,本文对其进行归纳,并从技术与管理的角度,提出以下分类。

1、根据植物在墙面的排布方式

可以分为【像素型绿墙】与【 藤蔓型绿墙 】

像素型绿墙

垂直绿化面的容器或植物呈点状分布,

根据栽种植物的容器,可以分为:

栽植盆(槽)、栽植架(箱)、栽植毯(袋)。

图片

藤蔓型绿墙

选用攀援或悬垂类藤本的栽培形式,

根据植物的爬行或附着的类型,可以分为:

传统型与改良型。

图片

2. 根据建成后的成景速度

也可以分为 即景型绿墙 和 养成型绿墙 。

即景型绿墙以高密度的形式,将经过培育的大植物直接种植或安装于立体垂面上,快速形成垂直绿化面。优点及时成景,缺点密度过大不利植物长期生长,一段时间后植物墙内部出现黄叶、枯叶、脱脚,叶片变得稀疏影响观赏。图片

养成型绿墙

将中等尺寸的培植植物在墙边以中等密度栽植。

优点为有利植株健康生长,缺点为植株要花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图片

不同技术形式植物墙的特点

种植盆(槽)式

用一个一个栽植盆(槽)进行组合,每盆栽植一株或几株植物。

因为每一个容器都是独立的,所以安装和更换都比较方便。

同一体块(冠径和高度)的植物安装起来外观比较一致、整齐,不同体块的植物结合在一起,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较高的技巧。

因盆土体积有限,根系在长时间的生长过程中往往会沿着盆壁缠绕生长,最终因缺乏生长空间而导致植株老化。

对于需要经常更换植物的临时绿墙,可优先采用。

图片

日常维护:

这种绿墙短期使用比较方便,长期的维护费用也比较昂贵。因单盆量大,每盆蓄水较少,需较频繁浇灌。

在缺乏自动浇灌系统的情况下,难以保证人工浇灌的均匀性,上部植株极易缺水死亡;采用自动滴灌时,由于滴头数量多,管网复杂,一旦出现问题,很难维修,因此也常出现滴头堵塞或灌水不均匀,造成植株不干死、不涝死。

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将种植原盆直接放置在能够储存一定水量的盆体或栽培管中,前者施工比较方便,安装完盆体结构后,一定规格的植物连盆直接按图案放置;

后则需要水平安装不同形状的管子,并在管子的两端设置进、出口,使管子底部保持一定水位。

栽植盆从底部吸水,供植物生长,很好地解决了滴灌不均匀的问题。困难之处在于不同地区设定水位高度,使盆土不至过湿过干,而冬冷夏热地区夏季水温过高,冬季结冰。

图片

项目实践中还可能会出现:

浇灌水太多,种植土很容易从容器底部的排水孔流失,时间一长,盆内的基质就会越来越少;因为盆底通常是局部蓄水的,底部的根系会越长越多,最后泥土与根系交错堵塞排水孔,使植株死于积水。

所以,我们建议采用与盆体相匹配的无纺布种植袋,将植株置于种植盆中,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土壤流失和排水问题,而且预培和更换都很方便。

这种植框(箱)式

亦称模块绿墙。同盆栽(槽)方式相比,单株植株能够分配较大的根生长空间。大多数框体四周呈网状结构,内部采用无纺布袋固土,防止土层流失。

当根系从无纺布的边缘伸出时,内外湿度不同,根系通常会萎缩,不能生长,又称“气割”。因此框架种植的植物的根系很难缠绕在一起。

这种绿墙一般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预培,使得植物能够在预培模块中完整地生长并重新安装根系,从而大大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

植物病害易由根系和土壤传播,事先要对土壤和植物进行仔细消毒,防止病害发生。

搬运、吊装和更换大型模块都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机械,成本较高,不适合小型的临时工程,通常用于长期使用的绿墙。

图片

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模块都是矩形或正方形,体积都在330*330*50之间,有较大的空间供植物根系生长,植物也能在模块中长时间良好生长。此外,根系中存在大量的基质,使其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抗逆性大大提高。

栽植盒(箱)内的混合基质,一般根据植物种类选用合适的配方,既要防止分解、沉降过快,又要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孔隙度,在滴灌过程中水分扩散、均匀分布。

垒土、仿土海绵和美植砖等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固化基质加工制作的种植模块,均可归入这类模式,由于基质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固化的,其固定方式也比较简便。

固化体材料有有机、无机、有机混合物,其使用效果尚处于摸索阶段,但固化体材料的固化化是立体栽培的一种趋势,可大大节省绿墙结构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种植毯(袋)式

栽植毯式绿墙具有重量轻、厚度薄、造型自由、植株可在栽植毯中自由生长等优点,但并非所有植株都适合在水培环境中生长,对植株的认识与选择是栽植毯式绿墙设计建造的一大难点。

因为栽植毯层厚,每次浇水后能吸附储存的水分很少,需要稳定精确的自动灌溉系统来支持植物的水肥供应,需要高科技工程技术,目前很多失败案例都是由于灌溉问题引起的。

图片

种植毯式也称为水培毯式,是法国科学家 Patrick Blanc最早发明的垂直绿墙技术,其核心是吸水型无纺布,用作植物支撑、根系固定和水分营养供给的介质。

首先在基础结构上固定定制无纺布,然后在表层无纺布上按设定的种植密度开孔种植。沿着水平方向,从上到下,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条滴灌管,均匀地供给吸水毯,供根系吸收。

图片

种植袋式又称半水耕栽培,是指原盆预培的植物土球不进行脱土,直接栽植到墙内。相对于纯粹种植方式,植物的选种和日常养护相对简单。

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植物膜预制成一定规格的植物膜包,施工时直接将植物膜脱下,把连土球植入安装植物膜的墙面;另一种是将植物膜预制成一定尺寸的单独植物膜包备用,安装好植物膜基层后,再将已植植物膜固定在基层完成墙面绿化。单株栽植袋组合灵活,能勾勒出自由线条和任意植物密度,特别适用于景观快景的绿墙型场所。

这种方式的灌溉主要依靠水的重力渗透原理。在植株的后部,水流由上向下流动,植株通过种植袋的侧面吸收水分,最终供给基质和根系。种植基质的吸水性能、种植袋与底板的紧密结合是保证正常供水的关键,也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图片

最近出现的苔藓艺术墙,也是种植毯绿墙的一种。

图片

在种植毯的基础上,一改传统绿墙满树、元素单一、立体感不强的缺点,选用枯木、火山岩、苔藓等特殊纹理材料,按书画插花原理布置,注重意境,讲究留白。

特别是在小环境布置中,能提高绿墙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但施工及维修费用普遍偏高,需要工程技术改进,降低成本,普及推广。

藤蔓式绿墙

图片

传统的藤蔓式绿墙,是指利用植物自身器官的特性,直接攀爬或悬挂在建筑(构)体的壁面上,将植物根部直接插在墙基土壤或墙基种植槽中,依靠自然雨水生长,也不需要日常维护。

这类绿墙的成材速度受植物种类、土壤肥力和墙体特性等因素综合影响,年生长量有大有小,有的可达1-2米,有的可达5-6米,属于成材绿墙。

因直接附着于墙面会增加墙面湿度,分泌物会破坏墙面,滋生蚊虫等,也不利于墙面的保养和更新。与此同时,有些植物缠绕枝条还会影响门窗开关和墙面空调设备的安全使用。建筑物外墙采用新材料,也不利于植物爬高。

传统藤蔓式绿墙在现代建筑中的使用越来越少,经常被用于车道、围墙、斜坡等建筑物的绿化。

图片

改进型藤蔓绿墙,是指藤蔓植物通过与墙保持一定距离的牵引绳、格栅、网架等设施间接攀爬建造中(构)筑物中与墙相距较远的藤蔓植物,使其生长局限于某一特定范围,能更好地保护墙体,改善墙表面的空气流通,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

植株可像传统式那样种植墙基,生长自然雨水,也可分段种植,以加快绿墙生长成型,甚至基地可预培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成型绿屏,运输到现场装配,形成即景绿墙。

总而言之,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栽培技术的进步,以及广大科技人员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技术形式和工艺方法出现,整个植物墙的技术体系也会不断完善和补充。

原文发表于《中国花卉报》,作者:吴锦华

本文地址: http://www.zwqzj.com/article/680.html

版权声明:文章内的配图、内容可能为网络转载,侵权即删!

标签: ,

置顶
置底